【浙江日报】向内挖“土地”潜力向外引“科技”活力余姚三七市工业企业谋划发展新蓝图
这两天,宁波唐塑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喜提厂区“二次开发”方案规划许可证,审图后便能办理施工许可证,马上开工改造。
“唐塑”公司主要生产塑料日用品,产品生产以“秒”计算。车间里,一台台电动注塑机正在高速运转。“人家做一个相同的产品10秒、8秒,我们只需5秒、6秒就能完成,竞争力就在于‘手速’上。”公司总经理汤杰说。
这样一个“宝藏”企业,曾受土地因素制约,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如今,汤杰算了一笔经济账:“改造投资2553万元,但可新增厂房面积9789平方米,每年可增产30万箱,新增产能4100万元。我们去年就订购了大量生产可降解塑料餐盒的设备,只等扩容完成就切换主产品,将企业的产能逐步投放到环保可降解的赛道中去。”
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是不少地域经济发展共同的瓶颈。以三七市镇为例,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中,“十四五”期间的产业用地基本为零,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业经济发展。
去年,该镇提出深挖空间潜力,在谋求存量空间发展上下足功夫,制订和出台了精准实施工业项目“二次开发”相关政策办法,一方面以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为导向,通过“亩均绩效考核”、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两大抓手,关停并转低效企业,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另一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老破旧厂房改造、企业增资扩产为两大抓手,推动需求企业就地更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抓住‘二次开发’,也就因地制宜地抓住了我们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三七市镇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出台后,三七市镇还专门成立项目小组,工业副镇长为组长,配备组员5名,并结合“8718”三七市窗口平台、镇商会等力量,下沉一线走访调研,开展意向企业排摸工作。
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排摸意向企业30多家,15家企业将实施“二次开发”,其中,5家已开工建设。据测算,这些企业在零土地的基础上,预计新增厂房面积14.3万平方米,新增年产能9.86亿元,拉动工业计划总投资3.29亿元。“二次开发”腾出空间,腾出发展新机,为当下三七市镇放开手脚全力“拼经济”,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赢得了新机遇。
近年来,三七市镇推动企业研发投入纳入“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创设“十佳研发企业”评选,建立“红黄绿”研发投入亮灯季报,对研发投入正增长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励企业创新突破。今年以来,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394万元,同比增幅24.77%。
坚持创新驱动“大方向”。为推动企业在科研上攀高攀新,该镇还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帮助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研究所、创新服务综合体,促进产教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帮助15家企业达成合作21项,如促成宁波三磁磁性材料公司与中科院材料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日安精工公司与宁波财经学院签订产学研联合工作协议书,北野拖拉机制造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智能中小马力拖拉机自动换挡变速箱及无人驾驶拖拉机研制。
激活科技引领“源头水”。三七市镇积极响应《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行动方案》,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通过加大入库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吸引企业入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培育,助推企业加大投入,充分挖掘产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据统计,该镇在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62家、余姚高企培育企业14家,预计到今年年底,该镇高新技术企业将达20家,占规上企业数量40%以上。另外,三七市镇扶持企业加速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以宁波可可磁业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市科立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等为首的“龙头效应”,正带动一整个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全镇在册磁性材料企业总数达27家。
开局焕新机。数据显示,去年该镇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8.5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2月份全镇完成工业投资2500万元,同比增长184%。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