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宁波要新引进20万大学生开工宁波西枢纽、建设宁波超算中心…今后五年要建设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地标性项目…
原标题:今年宁波要新引进20万大学生,开工宁波西枢纽、建设宁波超算中心…今后五年要建设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地标性项目…
4月9日上午,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头部次会议拉开帷幕,代市长汤飞帆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宁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那么,宁波将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踔厉奋发向大海,勠力同心奔未来?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目标。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新增首贷户1.2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0%、制造业贷款增长10%,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0%。
深化打造营商环境蕞优市。推进企业“蕞多报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0%。
高水平打造科创平台,推动甬江实验室加快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5家。
引进集聚一批研发总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
推进顶尖人才集聚行动和甬江人才工程,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新引进大学生20万人。
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强化政策落地执行,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推动制造业提质攀高。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新增百亿以上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
加快数字经济裂变壮大。推进前湾数字经济产业园、鲲鹏生态产业园、镇芯小镇等平台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0个以上,建成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升级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新增上市公司10家。
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谋划打造空间大脑、强港大脑,实现省级重大应用全贯通。
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出台“扩中提低”行动方案,争取个人所得税征收改革试点。
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争取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企业动态清零。推动国资国企整合并购,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实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象山湾疏港高速一期等,推进甬金衢上高速、铁路梅山支线、甬舟高速复线北仑段前期。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放大对外开放优势。强化“两区”联动发展,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抢抓RCEP机遇,培育提升外贸主体,加速海外仓、前置仓建设,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
提升区域合作能级。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深化沪甬合作。合力打造杭绍甬产业创新带,提升宁波都市圈辐射能级。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抓好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开工宁波西枢纽、通苏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甬舟铁路。
启动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和市域铁路宁慈线号线号线一期和市域铁路宁象线号线二期后通段。开工环城南路东延、世纪大道快速路(永乐路至沙河互通),建成
打通断头路17条。建设宁波超算中心,新建5G基站6000个。2推进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启动省级未来社区项目49个。
(七)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稳产保供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启动建设
(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塑造全域美丽风貌有序推进降碳节能,实施碳达峰专项行动,推进“光伏+”工程,新建充电桩1300个,创建星级绿色工厂500家,力争全域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稳步化解存量债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营造平安社会环境。
促进高质量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低保边缘对象认定范围,城乡居民蕞低生活保障年标准提高到1.4万元。深化
3推进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构建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进文化产业“新势力”成长计划。今后五年要开展的工作
地区生产总值由8973亿元增加到14595亿元,从全国城市第16位跃居第1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万元增加到7.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万元增加到4.3万元。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位居全国头部,成为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未来五年的宁波,将是怎样一座城?根据4月9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头部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张蓝图呼之欲出。
今后五年,宁波要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软实力、环境舒适度、人民富裕度、城市美誉度。
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10万元和6万元。
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具体要开展如下工作:
2加快制造业“大优强、绿新高”发展,着力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成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以上,抢先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全国领先。
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四大千亿级数智化制造业、四大千亿级数智化服务业,迭代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
前期,建成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4全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宁波都市圈。5
1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大提升。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推动宁波成为文明典范。
精心打造百里三江文化长廊、千里滨海生态走廊,建设天一阁博物院南馆、河海博物馆。3
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推动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