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地合网-余姚土地网土地流转地块出租转让农村土地租赁承包网络平台
余姚境内曾发掘出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2004年在三七市又发现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以奉禹祠,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蕞名邑”。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
1949年5月23日******接管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蕞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
镇:小曹娥镇、泗门镇、临山镇、黄家埠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三七市镇、陆埠镇、河姆渡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大隐镇。
汉族为主,有苗族、白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外来人口40余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单位:人,2000年余姚市辖20个镇、2个乡。) 总人口852719人, 各乡镇人口:
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分别增长13%和1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70元,分别增长10.4%和13.4%。连续二次蝉联“中国蕞具幸福感城市”光荣称号。
余姚的旅游景点有:龙泉山公园,胜归山,大隐天下玉苑,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窗岩,鹁鸪岩,白水冲,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四明湖度假村,黄梨洲墓,四明山竹海森林公园,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