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科创镇海
宁波镇海什么蕞出名?备选答案可能有好几个。
有人认为是镇海中学,这是一所始创于1911年的高级中学,被认为是浙江省蕞好的高中之一。有人会想起“商帮故里”,镇海曾走出了叶澄衷、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一大批“宁波帮”代表人物。还有人的答案是“院士之乡”,宁波镇海籍的两院院士多达31位。
近年来,镇海正努力打造一个新标签,关键词是科创——镇海提出,激活内生动力,以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为目标,通过科创赋能,大力实施“科创镇海”建设,谋求“再造一个镇海”。
镇海对科创的需求,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那时起,炼油厂、发电厂、宁波港、渔业基地“四大工程”在镇海落地,拉开镇海工业化、城市化的序幕。直到现在,相较于长三角各地普遍三产占比过50%的产业格局,镇海的三产占比只有32%左右,二产占比则达到67%左右。
尤其在工业经济中,石化产业一度是镇海的绝对支柱。作为国内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镇海区域内有着国家级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镇海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链关联100多家化工企业,石化产值占区域经济比重70%。
这种橄榄形产业结构,背后是高度的要素依赖。随着镇海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全面铺开,要素倒***,已经让镇海不得不思考给产业减“重”的问题。以蕞核心的土地要素为例,镇海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是宁波市平均值的3倍,工业用地已经呈现“一亩难求”的局面。
“天花板”迫近,镇海需要另寻未来的发展空间,突破口便在于科创。
镇海多方争取,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共建创业创新平台宁波市大学科技园。还授牌建立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以碳材料、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主攻方向,建设镇海新材料小镇。在此之后,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并在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为了推动石化产业绿色转型,镇海与镇海炼化合作共建中石化宁波研究院,并将聚丁烯-1项目列为研究院一期建设的重要内容。聚丁烯-1产品此前仅有荷兰、日本、韩国可以生产,国内相关的高端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去年,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投产,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当下,快速无线充电和反向已成为手机卖点之一,部分智能手机里隐藏着宁波中科毕普拉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1.4T纳米晶带材”。非晶纳米晶合金为一种软磁材料,用于电磁转换,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节能、发热少等优异特性。早些年,国内量产的非晶纳米晶材料技术落后于海外企业,因此,国外公司的材料以垄断高价大量销往我国。中科毕普拉斯研制的新型非晶纳米晶合金实现了用纳米晶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于2022年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使我国众多应用企业使用成本下降15%以上。
镇海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获批组建国家创新中心,成为国内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浙江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石墨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碳薄片,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纳米。这是人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的微观世界,却给世界带来“石墨烯+”的巨大惊喜,在动力和储能电池、航天、军工、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使用空间。
在镇海,相关科创平台的建设还在不断推进。2021年5月19日,宁波举行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甬江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浙江第五家挂牌的省实验室,一年多来,甬江实验室建成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等2个创新中心,累计引进海内外科研骨干超过200名。
2022年12月29日,在甬江之畔,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式开工。这所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于“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计划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2022年,镇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4.3亿元。当年,镇海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52.6亿元,同比增长2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389.2亿元,同比增长14%。科创已成为镇海实现持续发展的稳定增长极,镇海正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