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小港街道鲍家洋片村庄规划批后公布
乡村振兴更加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民生项目的保障。如何在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是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渡时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规划区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中南部,东临宁波市绕城高速,西至姚张村村界,北至小浃江水系,南至下邵村与鲍家洋村的村界,总规划面积约1.82平方公里。
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分步实施原则
(1)满足规划改革过渡期内村庄发展的切实需求
(2)加强成片引导,提出村庄发展定位
(3) 挖掘各村特色,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旅游
(4)协调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打造浃江风情、生态涵养、都市农业、人文历史的都市田园门户区。
村庄建设用地以保留整治为主。考虑到该片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都市休闲农业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发挥,该片区的外来人口将有所增加,规划期末人口约为1900人,其中鲍家洋村1200人,姚张村700人。规划村庄建设用地21.23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约为112㎡。
规划形成“一核双心,轴环联动”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核”:指以鲍家洋村为核心形成片区公共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一定规模的片区级公园绿地、菜场购物、文教娱乐等功能。
“双心”:在姚家斗村和张家洋村形成各自的村庄服务中心,配置基础的公服设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轴”:以姚张村为媒介,与北侧大石门村以及南侧下邵村形成南北向的乡村联动发展轴。
“环”:依托鲍家洋村和姚张村现状的三点成环,建立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联系纽带,促进村庄间的沟通和共同发展。
梳理现状村庄用地,打通拓宽东西、南北向村道,形成主要路网格局;设置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搬迁村庄内混杂的工业。规划用地布置在允许建设区内,不突破《北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的基本农田红线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21.23公顷,占总用地的11.66%;总建设用地28.82公顷,占总用地15.84%。
根据各村现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对片区内村庄配套设施进行相应补配。规划鲍家洋村新增便利超市、停车场设施,增加公服供给水平;规划姚张村新增便利超市,增加商服供给水平。
形成“一心多点,面带结合”的绿化景观系统。
一心:以小浃江与片区河网水系交汇为核心,空间开扬,水田交融;
多点:基于片区门户地位和都市农业发展导向,设置都市农业门户区、体验区以及历史文化展示区;
面带结合:通过片区内水系及农田,以线串点,点带结合,形成田园风情与小浃江水岸共生共融的绿化景观框架。
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和村庄道路。根据村庄布局,在规划期末形成主要道路-联络路两级的内部道路体系。其中主要道路红线米,内部联络路红线米。村庄交通通过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连,可快速到达城市重点地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