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区、江北区国土空间总规出炉市六区已全部公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宁波北仑区、江北区国土空间总规出炉,市六区已全部公示
好地网5月30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近日,宁波北仑区、江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征求意见稿)公开公示。
至此,宁波市六区均已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宁波海曙区国土空间总规公示】
【宁波镇海区国土空间总规公示,目标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
【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鄞州区国土空间总规公示】
【宁波奉化区国土空间总规出炉,2035年计划常住75万人】
《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公示。
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滨海区域,区境三面环海,经金塘水道、峙头洋、佛渡水道与舟山相邻;南邻象山港与象山县相望;西南与鄞州区相接;西北濒甬江,与镇海区相依。
规划范围:北仑区行政区下辖11个街道。
规划期限:2021-2035年,规划基期为2020年,近期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至2035年北仑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镇化率90%。
发展愿景: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区”。
分四个功能定位,分别是:世界一流强港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开放合作引领区,临港智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滨海生态宜居幸福示范区。
至2025年:加快港产城文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开放发展标杆地,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
至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港城示范区、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至2050年: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国际滨海港城。
开放引领战略:立足北仑区坐拥世界大港、自贸区平台和国家级开发区等开发开放先行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甬舟合作先行区,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全球先进制业基地。
港城协同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锻造硬核力量。探索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合理布局港产城空间;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后配套设施;培育高端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发展高附加值的港口服务。
智造高地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主要依托甬江科创区平台联动北仑各产业园区,推动“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转型。
幸福宜居战略:保护生态空间,构建丰富多样的公园休闲空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构建全龄友好城区;提供多元化居住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凸显港城文化特色。
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
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大都市圈港口群合作交流,积极提高现代航运服务能级,为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
推动宁波都市圈建设,公建甬舟合作先行区:
推动梅山与六横、佛渡及周边海域的跨界协同,强化港航功能、制造产业一体化发展,建立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
加强毗邻地协同发展,共塑宁波大都市格局:
联动镇海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甬江科创区,联动鄞州、宁海、象山等沿象山港区域打造生态海湾公园、海洋经济创新高地的蓝色港湾。
规划构建“一区四片、两轴联动”的总体格局。
四片:即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北仑主城片、梅山湾片、临港产业片。
两轴:即甬江科技创新发展轴、梅山湾海洋经济发展轴。
构建“三主两副四片区”的城镇开发格局。
三主:即城市级中心,包括甬江科创中心、城市综合中心、梅山湾科贸中心,承担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
两副:即片区级中心,包括柴桥、大锲综合服务中心,承担所在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及产业升级辐射功能。
四片区: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北仑主城片、梅山湾片、临港产业片,承担辖区特色战略功能。
立足北仑区开放引领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北仑区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港城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品质。重点聚焦城中村整治提升,加快低效工业区块更新改造,有序推进“两场一仓”整治,实现重要滨水绿道贯通。
构建区域互联、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通过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等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服务。
构建客货有序、港城协同的疏港交通体系。规划建设高效衔接、客货相对分离的公路疏港交通体系,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水平,完善港口后方配套设施,推动港城和谐发展。
构建内畅外达、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广泛覆盖、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公交体系,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
构建舒适多元、人本融合的慢行交通体系。依托山、河、江、海等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城市绿道系统。完善慢行设施,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网络。
《宁波市江北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公示。
本次规划立足江北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 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 的总体目标,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优化国土空 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 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国土空间。
规划范围:江北区全域,包括外滩、文教、孔浦、甬江、庄桥、洪塘、前江七个街道和慈城镇。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规划将江北区定位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预期将江北区打造成国际人文客厅、都市经济高地、拥江未来之城。
人口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55万人发展到2035年的65万人。
发挥宁波北翼都市区中心优势,联动海曙、镇海、鄞州、余姚、 慈溪等周边区(县、市),提升中央活动区能级,共建姚江两岸、 甬江科创区,规划建设翠屏山中央公园南门户。
发挥大运河、慈城古县城、老外滩等历史人文优势,培育面向消 费升级的新经济,打造“一圈、一镇、多聚落”的文化空间体系。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激活创新型经济, 打造“双核心、三基地”的创新空间体系。
发挥枕山滨江的自然地理优势,显山露水,彰显空间魅力;城乡 共富,设施共享,实现均衡发展,共筑拥江未来之城。
联动周边区域,推动翠屏山中央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向北协同余姚市、慈溪市,向东衔接镇海区,向南联动海曙区、鄞州区,打造北翼都市中心。
聚焦三江口核心区,提升高端金融、商贸服务、文化体验等高端服务功能, 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形象,展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国际人文客厅。
以重大文体设施为引擎,强化产业导入,点亮姚江水岸,塑造拥江未来之城。
做强科创、文创要素平台,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密度,协同甬江两岸,建设文 创港和甬江科创区。
江北区将打造“一城一片、两园三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园:翠屏山中央公园、姚江现代农业公园。
三带:姚江-甬江滨江魅力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带、环绕城城乡融合带。
江北区将打造“两区、三廊、九脉”的生态空间格局。
两区:翠屏山中央公园、姚江现代农业公园。
三廊:姚江-甬江滨江生态廊道、环绕城生态廊道、大运河滨河生态廊道。
九脉:沿东大河、安仁河、官山河、裘市大河、茅家河、洋市中心河、庄桥河、 江北大河、北郊河打造滨河生态绿脉。
江北区计划打造“姚江现代农业发展区、北山生态 农林发展区、北郊都市农业发展区”, 构建“农林综合,汇聚三区”的农业空 间格局。
通过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 田“非粮化”,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 化。永久基本农田向“百亩方、千亩方” 集中,切实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
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特色保护、 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等不同 类型差异化引导乡村振兴,打造新时代 美丽乡村。
江北区将打造“一主 一副 七片”的城镇空间格局。
七片:慈城片、洪塘片、庄桥片、甬江科创区江北片、文创港、前洋都市智造谷、 轨道TOD综合开发片。
科技创新空间:统筹全区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构建多元科技创新空间体系。依托北高教园区及周边的科创资源,形成科技转化、科技服 务与文化创意核心区。依托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园区 等平台载体,打造集群创新联盟。依托优势企业,建设高水 平制造业产业技术中心。
先进制造空间:加强工业用地空间管控,引导新建项目入园集聚,形成“一 园二区”的工业空间格局。推动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 发展工业楼宇,推进“腾笼换鸟”,提高容量和效益,打造 都市工业高地。
现代服务业空间:做强现代服务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商 贸业,优化发展港航物流业,集聚发展高端商务业,创新发 展金融保险业,培育发展休闲旅游业,形成三江口核心区、 姚江新区、慈城古县城和文创港-甬江科创区江北片等四个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提升人居环境、彰显历史文脉、提升空间品质、 激发发展动能为主线,实施六大更新行动,加强片 区内功能性改造和场景营造,塑造整体大气、细节 精致的和美城市新形象。
对接市域铁路网络,推进通苏嘉甬高铁、沪甬通道等铁路规划建设。
结合高速、快速、主干路,形成“四横八纵”快速骨干路网体系,有 力支撑城市空间格局。
结合重大平台和重点板块,优化轨道线网布局,形成以轨道“快线+普 线”为骨架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打造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通勤圈。
依托翠屏山、姚江、甬江、大运河等自然人文资源,形成覆盖全域的 绿道网络,规划建设“串山、理水、联城”的特色漫游风景道。
【2023年4月26日】“平而不凡、湖海一城”金平湖城市价值推介会
【2023年4月20日】“新常态下的机遇”2023年长三角土地展
【2023年3月30日】“转型新发展 塑造新形象”2023上海湾区(杭州)土地招商推介会
好地研究院为开发商提供如下服务内容:
1、城市进入研究:研判城市发展格局,蕞新行情形势,为土地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2、大数据服务:可视化数据服务平台,为开发商土地投资提供信息、决策辅助等服务;
3、拟上市地块监测:针对未来将上市的地块,开展信息监测,为开发商提早获取土地出让信息服务;
4、地块研究服务:包括地块简报监测、地块初判报告服务、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