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横街镇改造升级村级工业区壮大集体资产鼓起村民钱袋
农历新年刚过,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水家村党支部书记水军尤其忙碌,村里开始新建标准厂房,他要时刻把进度,引项目。“挖掘机已经进场作业,争取厂房明年投入使用,发挥效益。”水军说。腾退低散乱作坊,改造升级村级工业园,引进新产业,水家村产业的退与进,折射出当地经济转型的新走向。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抓住改革开放红利期,村级工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创造农村致富渠道。水家村是其中一个典型,几十年野蛮生长,权属复杂、利用率低,还存在布局散、污染重、隐患多等难题。
向粗放低效的村级工业园要产业空间。海曙区将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工程”,以低效用地改造提升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宁波率先出台《关于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水家村成为海曙区村级工业区改造提升的试点。“拆除小作坊,建设新厂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中转移,一方面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美化村容村貌。”水军表示,根据规划,村庄以河道为分界线,北边发展工业,南边集中居住。
水家村有90余家企业,大部分是低散乱企业,村里一半人主要从事氧化铝、铝制品加工,小厂房零散分布全村各处。“过去这么多企业租用集体厂房,年租金不到40万元,还有各种污染和安全隐患,得不偿失。”水军表示。
一场村级工业区改造提升的试点在水家村启动。改造采用“村级自主开发”运作模式,根据建新、拆旧时序和资金统筹落实保障时序,总体分为3期实施。根据设计方案,新的标准厂房分为新能源和电子科技产业区、铝制业升级改造区、饰品包装设计产业区三个产业主导区。其中铝制业升级改造区作为保留型产业,按照高端化、终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安全化打造建设。
在改革中推进项目落地,新规划的标准厂房已获得海曙区头部本建设使用集体所有土地产权证书,同时获得海曙区头部笔农业银行“富村贷”授信。“农业银行的5000万元授信,足够保障一期厂房建设。”水军介绍,一期项目建设2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除安置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之外,所有厂房对外出租。
水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一期工改项目,可新增资产6000万,按照每年200元每平方的租金招租,每年净收益500多万元。”待二期改建后,集体产权的标准厂房将达到10.4万平方米。尽管厂房尚未落成,已经有不少企业向村里打听招商安排。
通过两三年的改造建设,水家村将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村子科学布局功能,宜居也宜业,各项事业有了足够资金保障,每年还可以向村民分红。”水军憧憬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