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开启招商引资新征程
建设“品质新鄞州”,新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这决定着招商引资必须拿出新思路、新方式,如此才有可能呈现新成果。
日前召开的全区促进浙商甬商回归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明确:2017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实际引进大市外内资105亿元、实际到位浙商回归资金90亿元。
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区域经济发展“生命线”,鄞州紧紧围绕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全域“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招新引优,提升招商实绩和引资质量,为“品质新鄞州”注入活力和动力。
区投资合作局局长郑冠勉表示,当前经济体系正发生剧烈变化,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催生出许多历史性新机遇,“鄞州将顺势而为,借助招商引资这一途径,牢牢抓住这些新机遇,注入产业转型新力量,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鄞州经济走向新高地。”
在鄞州的经济沃土中,星罗棋布地生长着连片的厂房楼宇,一批批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成为鄞州经济的脊梁。然而,在新的区域环境和经济竞争中,资源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鄞州靠什么兴,靠什么强,靠什么实现经济的领跑领先?招商引资是唯一的答案。
去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引进内资157.1亿元,浙商回归实到资金117.8亿元,三项指标增幅普遍上升,引进了一批工业类、金融类、功能性平台类项目。
这一连串数字,足以证明鄞州对外招商引资的蕞大诚意。在存量增长阻力渐渐增大的经济环境下,增量带动成为拓展鄞州产业空间的又一突破口,招商引资赋予了鄞州这片土地活跃的经济力量。
在亮出成绩单的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招商引资也面临着总量、增量、质量等各方面的新挑战、新任务。
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关键在发展,首要在招商。如何为鄞州经济“输血”,实现“领跑领先”?招大引强的硬功夫才是鄞州发展的“生命线”。把招商引资作为鄞州的“一把手工程”,就是要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再提升,增强鄞州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和发展成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招商引资不是一个部门、几个人的工作,要想招好商、招成商,比拼的是毅力、是能量,更是上下齐抓的合力与全员的协同。
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付诸行动。在邱隘镇,主要领导全程参与每个招商项目,考察、洽谈、签约、开工,紧盯每个环节;在福明街道,全员联动分解任务,人人肩上都有担子,街道连续7年获评“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在鄞州经济开发区,今年计划落户的10亿元项目、亿元项目、新开工项目等招商引资目标,人人心里都有“账本”,“五皮精神”“店小二精神”“蚂蟥精神”都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力量,才能推动鄞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向前。
想要成为蕞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投资热土,就要激活一池创新春水和一城创业氛围,努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只有在这样干事创业的******下,才能“虎口夺食”招大引强,让招商引资成为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
招商引资招什么,项目如何摆放,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招商效果,更会对地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放眼全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深入推进,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利好的释放,新兴产业已然成为一个大风口。
立足自身,区划调整之后,鄞州主导产业、经济结构、空间布局、资源禀赋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某种程度上说,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如何,或将决定鄞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度与广度。
区委区政府科学布局,确定智能经济和新兴服务经济双驱动的“338”产业发展方向。 “紧扣‘338’产业,就是鄞州招商引资的‘主攻点’和‘聚焦点’。”郑冠勉说。
宁波安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我区新签约项目,该企业主营安全芯片的设计与销售,填补国内信息安全PUF芯片空白,注册资金1500万元。据分析,安特科技项目的落户,将引领鄞州信息产业新一轮集聚发展。
郑冠勉介绍,今年已签约注册的7个新项目,以安特科技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居多,包括以研发和制造智能轮椅的茵德斯外资项目等。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经济特点,我区将有关部门分成4个专项招商组,通过统筹招商信息、统筹项目优化布局、统筹项目推进,着力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势叠加,实施精准招商。
招商引资的鄞州大门常开,但门槛却不能放低。有限的空间资源优先承接带动力强、领先性好、税收贡献大、综合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强企业。
一辆中车驶来,不仅培育了城轨整车、超级电容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带动了区内五金加工、电子元器件、机电设备、新材料等相关行业;一家博格华纳落地,亩均效益近900万元,目前正新建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项目;一个世贸通搭建,一年成交额达5亿美元,带动7500余家企业实现共赢,成为国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招大引强这条捷径,使得鄞州新一轮大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
创业创新大潮席卷全国,招商引资也要适时蹭热点、凑热闹,承接众创溢出效应。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鄞州产业基础厚实、政务环境“清”“亲”,特别适合“移栽”孵化毕业企业、天使投资完成企业,这类企业业态新、团队冲劲足、发展潜力大,可以在蕞短时间内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为整个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不管是成熟的大企业,还是新兴的小企业,项目进门后如何摆放也得讲究。大平台建设是近年来鄞州拓展空间的有效支撑,项目置于平台时必须“对上眼”,如先进制造业项目重点向“两园区两基地”集中;如金融服务项目重点向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四明金融小镇、金融硅谷产业园集中。通过项目集中、产业集聚,既有利于拉伸延长产业链,又便于综合管理服务,也利于加速形成集聚效应。
经济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形势下,不仅要用活传统招商方式,还应创新招商思维和方式。
记者从全区促进浙商甬商回归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获悉,与往年相比,今年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不仅量化分解,更是细化分解到投资金额、注册资本、企业家数、楼宇幢数和集聚程度等。
“招商引资既有数量要求、又有质量要求。”郑冠勉道出了今年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的一大新特点,即更加注重招商项目的质量,这从全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的修改完善中也可见一斑。
据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区招商引资考核导向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实行从洽谈—签约—落地—投产—产出—效益—服务,实行招商全链条式的动态考核。项目谈好后,落地到哪里、何时开工建设、投产后效益如何、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跟没跟上……对这些后续信息的跟踪考核有助于提高招商实效。其次,增加质量分的考核比重,突出属地和企业的项目产出绩效。
尝试共享考核是另一大特点。运用“互联网+招商”理念,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平台,包括招商项目库、招商资源库、行业资料库等,把全区各地的土地、厂房、楼宇、产业、商业的现状及今后走向的信息入库,形成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项目。
在资源要素共享后,招商员要学会“关心别人家的客商”,利用共享招商成果的招式,破解“有项目却没空间,有空间却填不满”的难题。
“如此一来,就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郑冠勉认为,充分发挥考核这根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强化各线招商人员对优质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推动鄞州在优质项目招商方面出现新突破。
此外,鄞州不断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促使招商人员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分行业、分属地统筹招商员,选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招商引资先进地区和上级经济综合部门挂职,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模式,建立招商引资年度培训机制,提升招商队伍专业能力,培养和储备一批对我区重点产业发展有研究的高素质招商人员。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