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数字经济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壮大数字经济 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宁波是全国制造强市,也是全国首个系统部署智慧 城市建设的城市,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2018 年以来,宁波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 号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 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构建数 字经济引领发展的新格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18 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 688.06 亿元,同比增长 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6.4%。根据 2018 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宁波数字经 济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第 2 位;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 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名单,宁波排名第 22 位,在计划 单列市中居第 3 位。
强化数字产业化 构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创建以工业软件 为重点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高标准谋划建设宁波软 件园,印发出台《宁波软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8— 2030 年)》,大力推进高新区软件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全 力拓展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空间。2018 年,全市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 640 亿元,同比增长 20.1%。 加 快 发 展 集 成 电 路 产 业。 加 速 推 进“ 一 园 三 基 地 ” 全产业链投资布局,北仑“芯港小镇”推进顺利,中芯 宁波 N2、南大光电、安集微电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 唐人制造、安盾微电子等一批设计、装备项目入驻鄞州 微电子创新产业园。2018 年,宁波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 达到 167.4 亿元,同比增长 5.4%,已在材料、设计、制 造及封测等全产业链集聚企业 60 余家。北仑、鄞州两区 入选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创建名单。 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宁 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宁 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软国际工业云等一批重点
余姚机器人小镇内一家高技术企业生产车间(余姚机器人小镇供图)
企业、重点项目引进落地,并正式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知 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 supOS。争创示范项目,浙江中 之杰被工信部列为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网络协同制造 工业互联网测试床项目获工信部 2018 年工业转型升级资 金立项支持。2018 年全市工业互联网核心制造业总产值 达到 319 亿元。
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构建机器人产学研用 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拥有浙江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 术重点实验室、7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 家省级企 业研究院,以及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市智能 制造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 进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昌实业的“锐智”智能机 器人控制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 准,中大力德攻克 RV 减速器核心技术,摆脱对进口减速 器的依赖。积极布局全产业链,拥有机器人伺服电机、减 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企业近 80 家。 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成功参与举办第五届中国机器人 峰会,近 30 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18 年,全市机器人 产业总产值达 60 多亿元,同比增长近 15%。
推进产业数字化 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改造, 实施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
2018 年推进 3244 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全年推广工 业机器人 2331 台 ( 套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累 计实施 29 个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市级示范项目,累计 12 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或专项项目。加快 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企业开展云应用服务,推动企业 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去年全市有 3 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1 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省 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去 年 全 市 完 成 网 络 零 售 额 1778.3 亿 元, 比 上 年 增 长 28.8%。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1093.7 亿元,增长 77.0% ;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 144.5 亿元和 949.2 亿元, 分别增长 85.3% 和 75.8%。加快建设智能港航,重点建 设完善智能港口、智能口岸、智能航运物流,港口装卸 效率和多业务协同能力加速提升。
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农业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市已建成益农信 息社(村级信息服务站)1342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55%。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宁波市智慧农业云平台初步建成, 有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 节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18 年全市共改造 提升 141 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建成电商产业集聚区 71 家。
做好谋篇布局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融合 今年,宁波将以促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 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新型智 慧城市建设两大领域,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基础支撑, 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0%,上云企业数累 计超 7.2 万家。 加快打造数字产业体系。一是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一园三基地”建设和光学电子 产业发展,打造以光电显示、光学模组、光电芯片、光 学薄膜为重点的光学电子产业链。突破发展软件与信息 服务业,加快推进宁波软件园建设,打造“一区多园” 特色产业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集聚力量推动工 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域创新示范。 二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积极推进传统产品智能化转型, 制定出台全市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意见。 大力推进生产过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 续推进海曙区服装制造业、慈溪家用电器制造业、宁海 文体用品制造业等 4 个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三是 积极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制定宁波市推进新一代 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以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
文件,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融合应用场 景等重点任务,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四是推进服务业、农业数字化。发展智能港航、数字金融、 数字新零售、跨境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推进创建“数字 普惠金融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智慧商圈。推动“大农业” 数据体系建立和应用,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 发展农村电商,加快智慧农业云平台、益农信息社建设。
推动构建数字应用体系。一是建设宁波智慧港。以 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宁波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 设。建设集城市大数据归集、数据共享交换交易、数据 创新应用服务、城市超级智能中枢(城市大脑)、智慧城 市运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宁波智慧港。加强政务数据 安全,明确政务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积极开展数据安 全和公民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研究。二是建设智慧治理 管理体系。建设“互联网 ”政务、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系统、 智慧城管、数字市场监管、智慧环保、智慧治安、智慧 水利、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实施信用宁波建设、政府 行政流程再造、城市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专项行 动,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是完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服务、智慧健康、 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文体、智慧交通、 数字社区、数字社保、数字乡村等应用系统,实施宁波 云医院建设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民众幸福感。
着力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一是加快基础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在智能器件功能芯片与软件、机器人与智能制 造装备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数字技术标准建设、专利建设,构建规范的企业知 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体系。二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建设 高水平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宁波北仑微电子应用研究院、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发展。高 水 平 打 造 创 新 创 业 载 体, 支 持 建 设 集 科 研、 技 术 转 移、 孵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孵化创业平台。三是强化数字经济 人才引培。深入实施“3315 计划”“3315 资本引才计划” 等核心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科技领 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双百双高企 业总裁培训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素质 企业家。实施“数字工匠”培育计划,培养一批数字经 济领域实用型、工匠型、技术型人才。四是加大市场主 体培育。实施“雄鹰计划”“凤凰计划”“雏鹰计划”,鼓 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挂牌上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 转型,推动形成多层次、递进式、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 数字经济企业梯队。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