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区承接国家跨境电商试点情况介绍
2012年8月宁波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其中进口贸易试点放在宁波保税区。2013年11月27日开始实单试运作。截至2015年6月15日,获批试点企业已达271家,其中电商企业265家、仓储企业2家、速递企业4家,累计审核通过进口申报单446万票、货值11.4亿元,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96万名消费者通过跨境平台消费,居全国各试点城市首位;海关审核通过的备案商品超过1.6万种、实际上架销售商品1万多种。今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1-5月通过进口申报单266万票、销售额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倍、52倍,消费者126万人,同比增长59倍。
全国7个跨境进口电商试点城市(首批为上海、杭州、宁波、郑州、重庆,随后广州、深圳加入)发展各有特色,业务模式存在差异。宁波保税区依托临港优势,主要开展“保税备货”模式,即:跨境商品先备货、后有订单。跨境电商企业在国外统一提前采购商品,备货到保税区指定的跨境仓内,消费者网络下单后,电商企业办理海关通关手续,以个人物品形式申报出区,并代缴行邮税,海关审核通过后,电商企业委托物流公司派送到消费者手中。
跨境进口电商俗称为“阳光海淘”,具有几方面特点:一是商品种类丰富,除国家禁止和限制类的进口物品以外(烟酒属于限制类商品),所有个人生活消费品都可以做。二是购买金额和数量方面,只允许B2C的零售业务,不允许搞批发,以“个人自用、合理数量”为原则,每次限值1000元,不可分割的物品除外。三是征税方面,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及以下的,予以免征。四是对消费者而言,备货模式下到货速度快、商品品质更有保障,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
搭建跨境购平台。宁波国际物流公司为主,搭建了独具宁波特色的跨境进口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购”,作为电商网站与海关、国检等监管部门的数据对接平台,实现商品订单、支付单、运单“三单交换”,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同时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化推进,不断完善跨境购平台功能。
创新监管流程。海关、检验检疫、外管、税务等监管单位按照“高效便捷”的原则,大胆先行先试,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监管办法和操作流程,其中海关在跨境仓库启用全国首条具备三次分拣功能的流水线,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全程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检验检疫创新推出进境商品“入区检疫、区内监管、出区核查、后续监管”监管模式,在对电商企业进行能力认定的基础上,建立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流向可跟踪的闭环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外汇管理、税务等部门都对跨境电商试点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保税区管委会十分注重跨境进口商品质量监管,全面构建跨境电商质量监管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完善配套设施。按照“功能集中、服务集成、企业集群”的思路,区内建成投用了5万平方米的跨境仓和配套仓,规划建设了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和宁波进口中心两大跨境进口电商集聚专区、两大O2O体验店,商务办公、市场营销、展示体验、售后服务等功能不断完善。目前,根据跨境业务快速发展需要,对周边的厂房、仓储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对保税区南区回购的厂房进行改建,届时将形成跨境公共仓、自营仓联动发展模式。
加快企业招商。加快推进跨境电商招商引资,尤其是加大国内外优质跨境电商项目、供应链服务商的引进力度。目前,保税区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好市多)跨境业务的重要基地,并集聚了“蜜芽宝贝”、“苏宁易购”、“洋码头”、“网易电商”、“顺丰电商”、“聚美优品”等一批重大知名跨境电商项目,规模效应初步形成。
出台专项政策。制订了保税区跨境进口电商基地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电子商务产业政策,对重点培育的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一企一策”扶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质电商企业落户保税区。
强化服务保障。建设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去年保税区管委会与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市人社局合作共建了跨境电商人才集聚基地,同时与宁波市内11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电商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保税区管委会与建行宁波市分行、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三方合作,创新推出我市首个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专业融资产品“助保贷-跨境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接天使投资等投融资领域,蜜芽宝贝、洋码头、嘻呗网等区内企业陆续获得国内著名天使投资人百万元投资,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商的技术开发、运营团队建设、市场推广和人才引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