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增加工业土地“含金量”
原标题:宁波海曙: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增加工业土地“含金量”
做减法,实施“腾笼换鸟”,腾换“亩均效益”相对较低的企业;做加法,打造新兴产业园,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以低效用地改造提升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出台政策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通过加快工业用地整合,破解工业用地资源不足,盘活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洞桥镇水碶村,鄞江、南塘河贯穿村庄。丰富的水系以及便利的交通让上水碶村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这里的制造业蓬勃发展,聚集了化工厂、服装厂以及电瓶厂等多家工业企业。因为缺乏有效规划和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制造业企业呈“低散乱”状态,亩均效益低下。
如何让低效用地变成“潜力板”?海曙区通过加大低效用地改造的力度,将实现水碶村10家中小微企业所在的180亩土地净地出让,让其变身为电子信息、汽车辅件以及高端装备3个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产业园投用后,可容纳的企业数量将翻倍,同时可新增工业总产值18亿元。
1971年就开始发展工业的横街镇水家村工业园区,也存在规划不合理,整个片区低散乱、环保措施落后的情况。去年,该村级工业园区(一期)通过“村级自主开发”模式完成集体土地供地。新建的工业园区,厂房和土地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里自行负责运营招租,预计改造后将增加厂房面积8.45万平方米,亩均产值达800万元。
海曙区通过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加快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解决了空间资源使用效能地下等问题,为创业创新、优质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村镇的低效用地盘活了,本地的企业特色充分得以发挥,区域转型后的村镇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呈现出村集体经济壮大与企业用地容积率提升的“双赢”局面。
据悉,海曙区大力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三未土地的整治工作,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为着力点,结合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等专项工作,深化存量工业用地改扩建工作,推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增效”,已经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62亩,盘活存量土地670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68亩,确保土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