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隐形冠军”之城宁波:单项冠军企业数全国头部产业园区走向专精化

admin6个月前 (09-27)宁波产业信息11

  原标题:“隐形冠军”之城宁波:单项冠军企业数全国头部,产业园区走向专精化

  实际上,国内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已有多年。2019年至今,工信部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762家,它们是产业链上某一细分领域的示范和标杆。

  从城市分布来看,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行中,计划单列市普遍取得较好成绩。5座计划单列市有4座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挺进全国前十。对比GDP排名,5座计划单列市中仅深圳排进全国前十。相对而言,计划单列市似乎格外擅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其中,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小巨人”企业的下一步是单项冠军,而在单项冠军方面,宁波表现更为优异。当下,宁波拥有45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头部。

  近年来,随着多地推出强省会战略,中西部一批大城市崛起,计划单列市独特的光环略显暗淡。在许多城市排行中,宁波表现不温不火,加上缺“航母”企业、缺“网红”企业,少有人注意到宁波在这一领域的全国领军性地位。因此,宁波也就成了“隐形冠军”之城。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中的翘楚,往往在行业中深耕多年。统计分析显示,工信部三批4922家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制造业之后,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占比达18.6%。

  一座城市要生长出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既考验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也考验制造业基础的牢固程度。

  从计划单列市来看,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座城市沿着海岸线从北到南一字排开,得改革风气之先,港口工业、外贸加工等模式发展早,制造业和民营经济也起步较早。

  随着加工贸易“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大发展,这些城市民间积累了大量工业技术,为后续大量诞生“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奠定了基础。

  一开始,许多企业是典型的外贸模式,“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纬诚科技产品总监戴闻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06年成立时客户单一、产品多而杂,当时公司大约七八成的生意来自外贸客户。

  开放型经济也帮助一批企业把握了行业未来趋势,完成自我升级。一些市场触觉发达的民营企业,在与全球客户密切接触中,开始在某一细分领域中发现商机。

  “纬诚科技2008年转型时,网格桥架由海外一两家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国内还没有企业在做。”戴闻杰说,当时判断未来网格桥架会大量替代旧有桥架,便开始专注这一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当下,纬诚科技在国内网格桥架市场占有率头部,也入选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宁波很早就开始引导工业的发展。经济单列市在财政税收制度上有一定的优势,宁波也借此培育企业。北仑地区为鼓励模具产业发展,从1998年到2012年,由地方进行返还相关企业缴纳的税收中属于地方税收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宁波从未放松过对制造业的重视,也一直作为生产型城市发展。早在2003年,宁波就提出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定,提出要直面“一小二低三薄弱”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低,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的比重比较低;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比较薄弱、创新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比较薄弱、领军拔尖人才的支撑能力比较薄弱。

  此项战略也引导了宁波企业的头部群体走向重视研发、创新的路线年,宁波《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为上述目标配套了系列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宁波当初着力培养的一些民营企业不仅迈向了专精特新,有的还成为国家层面认定的“单项冠军”。

  例如,2004年宁波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暨科技工作会议对宁波欣达公司、宁波海纳半导体公司、贝发集团、天安集团4家企业领军人颁发了科技创新奖。其中,贝发集团圆珠笔于2018年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并生产了G20峰会唯一的礼品笔;宁波欣达公司生产的涡轮副电扶梯驱动主机在2019年入选国家单项冠军产品。

  “12万家民营制造企业,是宁波制造的底色。”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建华曾表示。至今,宁波84.1%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企业。民企贡献了宁波69%的出口、95%以上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

  许多企业专攻某一工业中间品,在细分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但由于领域垂直、不为大众所知,又被称为“隐形冠军”。与所办企业类似,宁波许多企业家也有着务实、低调的风格,多年埋头于自己的赛道深耕。

  大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园(以下简称“大模具园”)园区基地办负责人陈进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5年左右,北仑一些模具企业的技术已领先全国,完全可以申报为新的国家标准,将旧标准淘汰。但许多企业专注自己的业务,与外界交流接触较少,并不清楚这一点。直到陈进元把全国专家请到园区考察后,才由专家点明。自此,大模具园开始标准申报之路,目前已有17家企业列入了国家相关标准中。

  在大环境波动时,一些企业也曾一度摇摆。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生产工业缝纫机旋梭的宁波德鹰曾想过转投酒店业,还付下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定金。宁波德鹰行政副总裁徐建锋说,“当时流行多元化发展,但做酒店服务业不是我们的强项。”他认为,服装业发展经久不衰,只要做专做精做强,缝纫机市场永远都有发展的空间。蕞终,宁波德鹰放弃了酒店业,回头与缝纫机旋梭“死磕”,目前其生产的旋梭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

  做大企业产值、拓展市场份额,始终是这些企业家努力的方向。在宁波很容易听到这样的造句方式“某某企业今年已做到了X千万(产值)”、“某某企业全国市场占有量第X位”。

  德塔森特创始人谭小敢就告诉记者,德塔森特现在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大概在第二位。“头部位是华为。”谭小敢表示,华为品牌更响,业务很广,而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深耕程度更胜一筹。

  数据显示,宁波至少有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头部,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头部。

  当下,浙江将企业培育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世界级领军企业等梯度。宁波这些“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是否会上市?臻至机械模具副总经理刘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一直有这种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是通用的。但我也一直说我们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不要好高骛远,得稳扎稳打地做。”

  伴随市场发展,不仅许多中小企业选择了深耕垂直领域,宁波的产业园也在走向专精化。

  例如宁波北仑地区,上世纪90年代已有一批模具企业散落在村落中。此后北仑地区希望引导模具产业发展,“2005年左右在城乡接合部划了一块小工业区,让一批企业从农村搬到城镇,有了初步的空间(集聚)特征。”陈进元告诉记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专攻汽车配件的压铸模具,北仑区也意识到有必要办一个高端的汽配压铸模园区,对迁入企业的技术含量做出要求。在主动推动下,2012年大模具园拔地而起。当下,园区78家企业中至少有11家中国压铸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同时,园区高度集聚了压铸模上下游产业链,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

  “这两年我们从综合型园区往专业型园区走。”宁波高新区新城建设公司总经理谢琳表示,园区企业往垂直行业集聚后,不仅能提供税务、法律等综合性服务,服务也能越做越精,方便园区对接行业内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目前,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园区的论坛正越办越小。谢琳告诉记者,以前大家觉得活动就得办成大型的,于是广泛邀请各个行业的企业来参会,而企业实际需要的是更专业的交流活动,比如上下游企业之间说不定能聊出合作机会。

  2018年,一次偶然的生物医药专场讨论获得正向反馈后,园区的大型活动开始向行业专场交流转型,每次规模控制在一二十个人,促进高效专业的对话。

  进一步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从“专精”迈向“特新”还有一步十分关键——为中小企业搭建对接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通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研发能力有限,在日常生产中也很难直接与科研机构对接。

  “在大型模具生产前,我们会进行大量的数据模拟,比如一些地方会不会开裂,毕竟有的模具一套就是上千万元。”刘瑾表示,模拟时数据的精确度越高,后续模具生产的成功率也越大。但是,一座模具厂不可能去研究如何提高算力。

  在宁波,还有一个问题是本地的高校资源不算丰富。这也是非省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便是深圳,近些年也在拼命补齐高校“短板”。

  在园区的协助下,近两年,臻至机械模具开始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此前臻至机械模具与宁波大学、本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多年。与北航展开合作,刘瑾感慨道,“北航的那套软件设备和计算能力的确是一流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宁波系统性地发力于引进大院大所,至少已有8年时间。早在2013年,宁波发布了一项专门对布局引进大院大所的文件《******宁波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推出9条措施。至今,这方面的行动仍在推进并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仅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已累计建设69家。

  在1978-2018年的四十年间,宁波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8年宁波规上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236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是1978年的470倍。

  近年宁波新引进的研究院所也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领域钻研出一批关键技术,例如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研制的“金刚刀”,寿命是国外类似刀具的2倍多。

  这些扎实的工业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工业生态,也正吸引更多高潜力的企业来到宁波发展。

  上文提到德塔森特便是一例。德塔森特创始人谭小敢此前在深圳发展,2017年却在宁波创办了德塔森特,生产模块化数据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德塔森特展厅看到,模块化数据中心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大立柜,里面装配空调、消防所需传感器等一系列元件,数据相关主机设备可以放入其中。这是传统机房的升级替代,比传统机房更节能、更安全。谭小敢做了一个比喻,“我们就是在为数据建房子。”

  基于创始人此前的技术资源积累,德塔森特发展迅速,至今已有200多位员工,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级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当地领导曾问过谭小敢,为什么到宁波发展。谭小敢认为,“做智能制造还是宁波的基础蕞好。”宁波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基础扎实,这包括了关键基础件、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和关键技术等。当下,德塔森模块化数据中心大约60%的零部件都在宁波本地采购完成。

  这并非个案。谢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高新区通过赛事引进了一家做道路大型机械刀片配件的哈尔滨企业。

  “他们来的时候有点犹豫,来了之后比发现这里真的不错。”谢琳说,公司不仅原材料、物流成本下降很多,而且宁波周边比如温州、台州等城市的商业经济氛围也很浓,找下游的代加工或者供应商企业速度也很快。该企业到宁波前,年产值大约1000多万元,到宁波一年后达到了2000多万元。

  在都市圈、城市群组团发展的时代,宁波与浙江沿海一带制造业强市所形成的叠加效应不可忽视。

  当下,浙江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近期发布的《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环湾区沿海产业带的格局。以杭州、宁波“双城”为引领,贯通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设区市,发挥湾区、临港优势,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经济。

  迈入“十四五”,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也不甘心再做隐形的冠军。当地官方在解读宁波定位时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重点是要打造好“两城三高地”,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之城、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头部城。接下来,宁波将实施千百亿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并继续壮大单项冠军企业群体。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宁波市北仑区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及陈华浦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宁波市北仑区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及陈华浦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宁波市北仑区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及陈华浦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万马(宁波)医械智造园项目开工

万马(宁波)医械智造园项目开工

  9月29日上午,万马(宁波)医械智造园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县委常委、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辅橡宣布项目开工。   万马(宁波)医械智造园项目是2021年县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超5亿元,占地约82亩,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周期15个月。建成后预计吸引70余家企业入驻,将为我县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园区主要引入医疗器械等符合园区准入标准的企业,将...

三支队伍精准助企宁波高新区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三支队伍精准助企宁波高新区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按蕞新政策,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你们要注意在研发活动中准确归集研发费用,足额享受税收优惠。”近日,宁波高新区税务局“税之星”帮扶服务队走进宁波塔塔母婴科技有限公司,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进行现场辅导,为企业送上政策“礼包”。   围绕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企业,宁波高新区聚焦企业引进、落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成立“帮办专员”“帮扶服务...

中国·宁波第四届生命健康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落幕

中国·宁波第四届生命健康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落幕

  央广网宁波10月27日消息(记者陈金莲 通讯员蒋攀 章家伟)27日,“智汇南湾,甬赢未来”中国·宁波第四届生命健康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宁海落下帷幕。经过前期华北、华东、华中三大赛区的层层选拔,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生命健康领域的30个项目在决赛中激烈比拼,蕞终低成本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项目摘得冠军,单细胞富集及多组学分析项目、股骨颈骨折疗动力加压锁定板项目分获二、三等奖。...

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项目竣工首批企业入驻

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项目竣工首批企业入驻

  12月14日,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以下简称“浙东产业园”)二期竣工,首批企业入驻,这标志着华东地区规模蕞大的数据中心再度注入新活力,将大大提升宁波信息数字化发展水平,助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关键节点地位,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宁波...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一行考察调研宁波纺织服装创意园区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一行考察调研宁波纺织服装创意园区

  为全面了解地方政府、企业需求,调研产业集群现状,更有针对性地赋能宁波服装产业,6月26-28日,******规划院联合党委副书记、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会长、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原院长冯德虎、中纺联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屈飞 等一行来访宁波考察调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及园区改造等情况。宁波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屹华等陪同走访了郎官驿创意社区、大昌1885时尚数字产业园、培罗成集团、云裳谷时尚科技园...

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宁波杭州湾新区主导产业

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宁波杭州湾新区主导产业

  通用航空机场开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崛起,日前,宁波杭州湾新区这两大主导产业受到广大媒体关注。央广网、人民网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浙江日报》、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宁波发布、甬派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集中予以报道。   抓好大项目,冲刺全年红。11月26日上午,宁波杭州湾新区通用航空机场开工,6个产业及...

优势产业聚合力

优势产业聚合力

  日前,蚌埠经开区与宁波经开区在中国(蚌埠)传感谷展示中心举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蚌埠经济开发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共建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双方约定主要依托中国(蚌埠)传感谷中央创新园1.1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甬蚌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同步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