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创建】鹿邑马铺镇:菊花产业绘就乡村富美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柱。近年来,鹿邑县马铺镇坚持党建为引领,积极丰富“五星”支部载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也为村里增收、村民致富奠定了基础,绘就乡村富美画卷。
金秋时节,正值菊花采摘的季节。马铺镇邵庄行政村种植的400多亩菊花迎来丰收。菊花在湛蓝的天空下竞相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行走其中,宛如置身于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中。50多名工人趁着晴好天气在菊花丛中熟练地采摘着大白菊,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大白菊又名七月菊,因花期为七月而得名,从南方移植到北方后,因为生长气候发生变化,花期延长至十月份。大白菊花朵洁白,气味芳香,味甘微苦,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泡水喝汤色淡黄,入口甘甜,浓香扑鼻,一年四季老少皆宜,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
来自浙江宁波的种植大户胡可军,在马铺镇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在邵庄行政村承租了400亩土地进行菊花种植。得益于晴好天气,今年的菊花长势喜人,菊花亩产约3000斤,大获丰收。
菊花种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管理、采摘到烘干,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菊花个小、体轻,无论老人、妇女都能参与劳动。
今年37岁的刘瓦村村民马盼盼,因为家中老人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经村“两委”干部介绍得知,附近的菊花种植基地正在招收采摘工人,待遇好又能顾家,就高兴地来到基地里干活。
同时,该种植基地还鼓励周边村民种植菊花200余亩,并依托公司将菊花回收制成菊花茶等产品,分销到北京、安徽、湖北等地,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村民增收致富,让菊花种植成了当地特色致富产业。
“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菊花,经济效益也不错,一亩地也能种个一万块钱左右。而且我们人工量用得很大,基本上采摘菊花要两三百个人,招工都是政府帮我们协调。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规模,大家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菊花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可军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